■ 吳濤 陸浩
在廣州黃埔區約144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學校、醫院、地鐵站等近200個上下車點,市民通過手機App,就可以一鍵呼叫自動駕駛出租車,享受自動駕駛汽車的乘坐體驗。 這是今年6月廣州市首批20輛自動駕駛出租車投入運營帶來的改變:智能汽車已真實地走進老百姓的生活。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總經濟師譚虹說,廣州市智能汽車產業已構建起涵蓋上游、中游以及下游的產業鏈,集聚上百家代表性企業;全市數十條道路上開放了道路測試,長度超過135公里;已頒發道路測試牌照24張,投放80輛自動駕駛出租車,并啟動了自動駕駛公交應用示范線。 不僅在廣州,智能汽車在全國也在快速發展。在北京、上海、長沙、蘇州、武漢等地,各種智能汽車新項目不斷涌現。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高健說,截至今年6月,全國17個城市已累計發放約282張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說,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海量數據支持,但目前單一車型的數據遠不能滿足未來L4級以上自動駕駛所需要的數十億級的數據積累。此外,行業目前還未形成有效的數據共享生態,企業間還處于數據孤島的狀態。 芯片和系統仍面臨“卡脖子”問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主任黃勇認為,我國智能汽車在底層技術層面還需加快形成自主可控的標準化汽車技術系統和架構體系,解決芯片、軟硬件和系統零部件等各類瓶頸。 但市場對我國智能汽車產業依舊充滿信心。以“世界工廠”廣東來看,作為全球重要的汽車制造基地,廣東正在形成相對完整的智能汽車產業鏈。在整車領域,依托廣汽集團、小鵬汽車、比亞迪等企業,智能汽車龍頭效應在不斷增強;在自動駕駛系統領域,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初創企業相繼落戶,正推動L4級別技術的數據快速積累…… 未來的出行,可能只需在手機上進行預約,無人駕駛車輛就會出現在你面前,并自動規劃最優路線,將你送到目的地。 “展望未來,智能汽車的商業化應用不僅能彌補勞動力缺口,更是將單純的運輸工具變成承載更多屬性和智能的移動生活空間,讓人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和舒適。”葉盛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