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9年,研發經費支出年均增長11.8% ■ 張啟龍
“十三五”以來,我國科技創新實力顯著增強,與世界前沿水平差距不斷縮小。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升至2019年的第14位。科技創新成為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研發投入持續擴大。2019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首次突破2萬億元,達到22144億元,比2015年增長56.3%;基礎研究經費為1335.6億元,比2015年大幅增長86.5%,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首次突破6%。2016-2019年,我國研發經費支出年均增長11.8%,增速領先于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2019年研發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與GDP之比)達2.23%,比2015年提高0.17個百分點,已超過歐盟15國平均水平。 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量子通信、大飛機制造、航空母艦等基礎和前沿領域取得一大批標志性成果,若干領域實現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躍升。技術創新空前活躍。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開展技術創新的企業占比為49.6%,比2016年提高11.4個百分點。2019年,全國技術市場成交額較2015年翻了一番,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從1.2萬億美元增加到1.4萬億美元,高鐵、核電、5G和新能源汽車等已走出國門,成為“中國智造”的亮麗名片。 科技創新為提升產品供給質量、助推產業結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發新產品項目67.2萬個,是2015年的2.1倍;全年實現新產品收入21.2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40.5%;新產品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19.9%,比2015年提高6.6個百分點。得益于研發投入的快速增長,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保持快速發展,2016-2019年企業資產總計增長幅度平均在30%以上。 科技創新催生新動能加速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茁壯成長。2016-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4%。2019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5239億元,比2015年增長1.6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0.7%。 科技創新有力支撐了民生改善。“十三五”以來,我國重大產品、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開發能力明顯提高,助力南水北調、港珠澳大橋、川藏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我國全社會科技進步貢獻率已從2015年的55.3%提高到2019年的59.5%。科技創新為脫貧攻堅、節能減排、應急救災等重大任務提供了重要支撐,特別是在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展現了我國科技創新綜合實力的重大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