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力
我不會畫漫畫,可我的第一本統計書上有漫畫。這其中的小插曲,借本文回放一二。 我喜歡漫畫,卻總畫不好。在農場讀小學的時候,有圖畫課。每次作業本發下來,我都有點小緊張,那紅色的分數會長什么樣?一學期又一學期,圖畫本上的分數,掐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總體還是平淡無奇。我畫畫的水平一般,鍛煉的機會卻不少。因是教師子弟,住得離學校近,班上和年級的黑板報,我都用粉筆畫過插圖,畫一溜小花邊,畫幾個小人兒,畫點紅花綠草,畫或單飛或雙飛或群飛的小鳥……讓我印象最為深刻,花費時間也最長的,就是在年級黑板報上畫雷鋒叔叔的頭像,這也算我公開“出版”的一幅漫畫吧。 后來讀中學的時候,沒有繪畫課。我來到外婆家,我的大舅天生會畫畫,他抱著極大的興趣和耐心,教表哥和我畫畫。結果,表哥學會了這一技之長,畫的油畫還可以高懸墻上供欣賞,而我那冒著裊裊炊煙的鄉村小屋的簡筆畫,就是我最大和最好的收獲了。 讀大學的時候,沒有繪畫課,也沒人對我抱以畫畫的期望。在學校圖書館,我喜歡翻閱五花八門的書,包括漫畫書。漫畫情結,依舊還在。 若干年后,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書,帶漫畫的統計書。書中的漫畫,經歷了一點小波折。由于我不會畫漫畫,最初,我把別人的幾幅漫畫作品,欣欣然搬到了我的書中,并標明了出處,但出版社的朋友提醒說:“這樣不好,怕有版權問題。” 同時,出版社的朋友熱情幫我在北京找人畫漫畫。可惜,我的第一本書沒有在這家出版社出版,自然而然,在北京找人畫漫畫的好消息也就成了空歡喜。沮喪過后,重新出發。我琢磨,別人畫的我不能照抄照轉,我自己又不會畫,但我有構圖的想法啊。轉念一想,我家小孩學過繪畫,不妨一試。于是,我出點子,小孩畫畫,就這樣,我的第一本統計書配有自己構思的漫畫了。 在這本書上,我設計的漫畫主角是一對父子。其中有一幅題為 “父子同逛統計街”,畫的是兒子騎在父親肩頭,手里舉著一串糖葫蘆,糖葫蘆上寫著一串統計術語。還有一幅題為“與龍共舞”,畫的是折線圖,父親的身子表示縱軸,道路為橫軸,橫軸的頂端為一個箭頭,箭頭邊上有一個表示時間的英文字母“t”,小男孩在路上朝著箭頭的方向奔跑,他的頭上是一條飛舞的長龍,起伏的龍身表示波動的折線。書上一共9幅漫畫,配上9篇短文。幸運的是,這9組圖文,在《中國統計》雜志2004年1-9期刊發,至今還定格在知網上。 我和漫畫,仿佛一對歡喜冤家。不管怎樣,我的漫畫情緣,終究沒有落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