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天寧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眼望四周陽光照”。同事里有寶寶的不在少數,他們可愛、純真、漂亮、乖巧,不僅擁有一般小朋友的優點,作為統計調查人的后代,更是從小就“接觸”統計工作,一個個都是聰明的“小小統計人”。 周末去逛商場,剛好遇到做消價的同事和他兩歲的女兒。本以為也是來逛商場給寶寶買東西,交談后才知道是來采價的。“孩子媽媽今天有事要加班,只能我來帶。剛好今天又是采價日,沒辦法,就抱著一起來了。”同事說。只見他一手抱著娃,一手拿著手機輸價格,時不時還要和女兒互動一下:“你看這個魚魚,要8塊錢一斤哦,你來輸數字好不好?”然后抓著女兒的手把價格輸進去,畫面溫馨又可愛。我笑稱,“這才兩歲業務就很熟練了。”同事也無奈,“采價嘛你又不是不知道,刮風下雨逢年過節都不能斷的,只能帶著孩子一起來工作了。”寶寶小小的手指在手機上點啊點,儼然一副很專業的樣子,她還不是很愛說話,但是看上去對爸爸的工作已經有濃厚的興趣。 勞動力調查樣本輪換的時候,負責專業的阿溫剛剛懷孕三個月不到,她肚子里的小寶寶已經是年齡最小的調查員了:跟著媽媽走街串巷,記錄調查點上每一棟住宅樓的分布,有時還要辛苦地爬樓。烈日炎炎,阿溫走路畫圖的速度比我們還要快,幾個人在后面膽戰心驚地叫她休息一下,但是認真工作一絲不茍的她從沒有因為自己特殊的身份而減少工作量,甚至這樣奔波辛苦的調查工作她自己承擔了很大一部分。“寶寶還這樣小就辛苦地和我這樣奔波,覺得挺對不住她的,”準媽媽說。“和媽媽一起工作就知道媽媽有多辛苦啦,以后一定加倍對媽媽好,”我認真地告訴她。 陳主任的娃一歲多一點,圓圓的腦袋胖乎乎的小臉,不怕生人,活潑開朗得很。這天已經晚上7點多了,大家都已經下班回家,做財務的同事拍下了這樣一張照片發到工作群里——小寶寶坐在陳主任的懷里,聚精會神地看著電腦屏幕,正乖乖地和媽媽一起加班。“好可愛啊!”大家紛紛感嘆。“這么晚還沒有下班嗎?”有人問。“下班后突然臨時又有事,娃又沒人帶,只好帶著來加班了。”她回復。“就開始培養接班人了,”有同事笑稱,“要好好和媽媽學啊,長大了也到隊里來搞統計。”屏幕這端的我仿佛看到那邊的寶寶嗚嗚哇哇地說“好啊”,心里一邊覺得暖暖的,一邊又感嘆做母親的不易。 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華夏大地,全國從上到下為防止疫情擴散做了大量的工作,作為扶貧第一書記的蔡科長在收到返崗通知時義無反顧趕回村里支援,與作為醫生的妻子同在抗疫第一線,一雙女兒只能送回父母家中照顧。“爸爸,你又要走了嗎?你和媽媽都經常不在家。”小女兒悶悶不樂。“爸爸還有更重要的事做,你在家里聽爺爺奶奶的話,作業不要落下了,我會檢查的!”他沒有停下腳步,毅然回到村里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長大后你就會明白爸爸短暫地離家,是為了更多家庭的幸福安康,等你長大后,相信也會成為和爸爸一樣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 其實作為一名統計工作者,加班加點是經常的事情,有時不得不放棄和自己的孩子相處的時間來完成繁重的工作。但是我可以看到,每一個統計人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會下一代對待生活嚴謹、認真的態度,他們是統計調查事業的未來和希望。愿每一個與統計相關的孩子都能與快樂擁抱,煩惱趕跑,幸福永繞。 |